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49篇
  免费   3471篇
  国内免费   4908篇
测绘学   1009篇
大气科学   2209篇
地球物理   4367篇
地质学   12016篇
海洋学   2005篇
天文学   5561篇
综合类   1291篇
自然地理   327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810篇
  2013年   1012篇
  2012年   984篇
  2011年   996篇
  2010年   1086篇
  2009年   1383篇
  2008年   1527篇
  2007年   1697篇
  2006年   1755篇
  2005年   1796篇
  2004年   1677篇
  2003年   1371篇
  2002年   1265篇
  2001年   1198篇
  2000年   1130篇
  1999年   1248篇
  1998年   1275篇
  1997年   838篇
  1996年   808篇
  1995年   744篇
  1994年   684篇
  1993年   788篇
  1992年   610篇
  1991年   531篇
  1990年   356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203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6篇
  1976年   13篇
  187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The downhole vertical accelerometer array VSAP near Paducah, KY, consists of three-component accelerometers at the surface, the top of the McNairy Formation (−41 m), and the top of the Paleozoic bedrock (—99 m). The array is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Mississippi Embayment, and it was installed to verify the ground-motion modeling for the site, assuming a significant earthquake in the New Madrid Seismic Zone. Accelerograms from 4.2 and 2.0 mb earthquakes were used to check aspects of the modeling pertaining to linear behavior of the soil column, and to review the soil column models derived by drilling and geotechnical methods and through the use of high-resolution P- and SH-wave seismic refraction in reflection techniques.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for the linear case the soil column models derived by the two techniques are equivalent, an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boundary in the soil column, with respect to amplification of the ground motions, is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limestone bedrock and soil.  相似文献   
982.
东亚陆缘扩张带──一条离散式大陆边缘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介于大陆与大洋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型的“沟弧盆”地带。该构造带的出现是亚洲大陆岩石圈演化-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成因问题流行假说颇多,本文侧重从亚洲东部壳体演化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探讨该构造带形成时期的历史动力环境,地壳结构及性质、壳体演化过程的特点,以及壳体增生扩展过程等,阐明了它是由于东亚陆缘扩张所成。并探讨了该陆线扩张带的形成与壳体演化运动的关系及其扩张机因。研究表明:亚洲陆缘扩张带的形成机理,并非“洋壳俯冲、弧后引张”所致。它们主要是陆缘壳体上的大陆类型活动区(华夏地洼型造山带),在其发展的余动期,由于陆缘扩张及陆壳薄化所致。作者认为,从壳体大地构造学这一新思路入手,对该陆缘扩张带成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该大陆架上广泛分布的有色、稀有金属内生矿床,以及泥炭、褐煤、油气田的构造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及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83.
应用直流电法仪在井下进行了工作面巷道底板电测深和掘进头超前探测,查清了工作面底板水层的富水性和掘进头前头的地质构造及含水情况。目前,大部分探测结果已得到生产实践的证实。  相似文献   
984.
甘肃敦煌-北山地区广泛出露早前寒武纪岩石。这些岩石在早期的《甘肃省区域地质志》中被确定为前长城系、长城系、奥陶-志留系及部分石炭系。本文认为这些岩石应属太古宙和古元古代。据此,重新厘定了该区早前寒式纪岩石-构造框架。自南向北划分为敦煌太古宙杂岩区、北山南带古元古代剪切构造区和北山北带古元古代-太古宙杂岩区,并根据变形特点和岩石组合,进一步划分出次级带。  相似文献   
985.
经研究,华北克拉通古地幔以含石榴石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及纯橄榄岩为主.地幔交代作用强烈,岩石富集不相容元素,明显高于南非及西澳克拉通者.扬子克拉通古地幔主元素亏损程度差,交代作用较弱,岩石为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秦岭造山带壳、幔交界带的岩石类型复杂,包括蛇纹石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蛇纹岩)、石榴石辉石岩、榴闪岩、变辉长岩及变玄武岩等.蛇纹岩遭受强的塑性流变,剪切变形结构发育.与克拉通相比,地幔交代作用很弱.3个地幔域的古地温状态有差异,秦岭造山带最高,扬子克拉通居中,华北克拉通最低.上述结果表明,两克拉通的古地幔特征相差显著,暗示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交代作用可能发生在1700Ma以前和1100~500Ma,后者强于前者.造山带地幔的剪切变形明显强于克拉通地幔  相似文献   
986.
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和东秦岭北部是华北稳定陆块与秦岭海槽之间的过渡带.早古生代可划分为5个中层序(mesosequence).MS-1.包括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徐庄组,为混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在35Ma;MS-2.包括下寒武统张夏组、上寒武统和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为清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近37.9Ma;MS-3.包括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为蒸发型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近31Ma.三者组成显生宙第一大层序(megasequence),形成一巨大沉积旋回,为地壳动力伸张所成;MS-4.包括赵老峪组,为弧后盆地形成的斜坡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17Ma;MS-5.系上奥陶统,包括背锅山组、上店组、两岔口组等,为残留海台地型沉积体系.这两个中层序形成显生宙第二大层序的主体,形成一巨大沉积旋回,为地壳动力挤压所成.  相似文献   
987.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88.
本文论述了应用遥感技术,对安徽省国土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的具体方法、步骤和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文中对课题、专题设置及其调查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评述和介绍。本文是省(区、市)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具体实践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89.
临沧超大型锗矿床有机质与锗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庄汉平  刘金钟 《地球化学》1997,26(4):44-52,T002
临沧锗矿床是一产于第三系含煤岩系中的超大型矿床。矿床的最初锗源与盆地西缘的二云母花岗岩有关。主矿体产于下煤组沉积旋回的早期地层中,每一沉积阶段早期形成的褐煤和碳质泥岩中富含锗,最高含量达1470×10^-6。褐煤和碳质泥岩在矿化过程中平均富集了164-169倍。根据锗含量,褐煤和碳质泥岩可分为锗含量小于12×10^-6的低锗煤(泥岩)和大于90×10^-6的高锗煤(泥岩)。高锗煤中有机质富含氧官能  相似文献   
990.
In this paper,the Gutenberg-Richter model is used to generate seismic events.The events that satisfy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are also generated.With those events,the natur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Load and 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which measures quantitatively the degree of instability of a nonlinear system,is discussed.The study is based on stress energy release,which is chosen as the response of nonlinear system F3.The comparative results from the observation catalogue and generating data are also studied.It is revealed that the natural probability of LURR is mostly stable when the sample number is sufficient.The lower the natural probability of LURR,the more the precursory is information it may contain.The influence of Y3 resulting from the sample number and the magnitude range of event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